close

偵探的故事:漫長的告別 --談本篇中的文學脈絡(?)

 

  當我們從偵探的視角出發,受委託調查一起離奇的謀殺案,客戶竟預言自己將「被殺害」。更令人吃驚的是,委託人甚至不是人類,而是個「模控人」(Cybrid):有人類的身體卻靠人工智慧遙控的有機體。隨著女偵探拉蜜亞的調查,謀殺案背後的陰謀漸漸被揭開,讀者也就愈接近謎底。即使撇開故事中的科幻元素,如:AI人工智慧、星際傳送門、複製人,仍不失為一則驚采的偵探冒險。然而,《海柏利昂》最經典之處,無非作者丹.西蒙斯妙巧地利用三種孑然不同的文學傳統:英國浪漫主義文學(濟慈的《海柏利昂》、《拉蜜亞》)、偵探文學(錢德勒所著的同名偵探小說《漫長的告別》)與科幻文學(特別是Cyberpunk此一文類)

 

作者如何將浪漫主義詩人約翰.濟慈的故事融入情節中?

 

  故事中的主角,女偵探拉蜜亞,便是取名自約翰.濟慈的詩《拉蜜亞》,而委託人強尼亦是依英國浪漫時期的詩人濟慈的形象所造。《拉蜜亞》詩中描述著一隻母蛇,因為幫助邱比特所以得到成為人類的報酬;然而她在與心儀人類的婚禮上被阿波羅揭穿真實身分的悲劇故事。理性與感性間的衝突往往是濟慈詩中的主題,也呈現他個人的矛盾性格。值得注意是,作者西蒙斯並非只引用濟慈的詩,而是將濟慈刻骨銘心的愛情與本篇故事情節並置。如果說濟慈代表著感性,而他的愛人芬妮代表理性;則西蒙斯可說是為理性和感性的拉扯中,找到平衡點,讀者可以在模控人強尼、偵探拉蜜亞中,都找到理性與感性的混合。

 

  最明顯之處,在於模控人強尼即使相當抗拒外人視他為詩人濟慈的複製品,不斷強調其獨立性,仍不時將女偵探拉蜜亞當作濟慈的愛人,芬妮.布勞恩。而事實上,在往後的故事中,我們也看到了強尼和拉蜜亞的確發展出了戀情。在濟慈為愛人芬妮所寫的《亮星》中,比起《拉蜜亞》所詠嘆的悲劇性,或許更接近本篇故事的發展:自述即使愛情會帶來痛苦,甚至是死亡,這些卻都是詩人欣然接受的。他要的不是那「夜空高掛孤獨的美光……堅忍不眠」的永恆之美,而是要「起伏」、「動盪」或「昏醉而死」的生命之美,為此,他可以擁抱死亡而不畏懼。書中,模控人強尼對偵探拉蜜亞的情感,似乎亦激起了他脫離集體AI意識的欲望,為了成為獨立的個體:一位獨一無二的人類,而干冒著死亡的風險。(模控人身為集體意識的一部分,在此之前不曾經歷過死亡。)

 

「『你對死亡的概念。』我說

淡褐色的眼睛露出悲傷。『也許對你來說可笑吧,但你不瞭解一分鐘的……失連…對智核的成員代表什麼。那是無限的時間和資訊。幾千年般的通訊中斷。』」

 

西蒙斯想帶給我們怎麼樣的漫長告別?

 

  本篇故事副題名為《漫長的告別》,直接源用了雷蒙.錢德勒的同名偵探小說。錢德勒《漫長的告別》中的硬漢偵探,為了查清朋友死亡的真相而吃盡苦頭;最終才發現自己的忙錄是一場空,自始自終都為朋友XXX所騙。《漫長的告別》:「道別等於死去一點點。」每一次的見面,交流,都是一點點走向終點的告別。故事結束在已逝去友情的哀愁中。相對的,西蒙斯對《偵探的故事》做了全新的改寫。硬漢換成了女打仔,友情換成了愛情,角色變得更立體,情感更豐富;以死亡作為告別,其後是迎接新生命的開始。

 

  錢德勒《偵探的故事》以精細而錯綜複雜的情節,蘊藉的情感吸引讀者;而限於短篇故事的發揮空間,西蒙斯便詳細刻畫角色性格,從相似的故事主線帶出不同風格,而得以與錢德勒互別苗頭。兩則同樣名為《漫長的告別》的偵探故事,各自表述。

 

反烏托邦文學一脈相傳下的Cyberpunk文類如何在故事中被實現?

 

  此外,西蒙斯亦延續了Cyberpunk文類的傳統。Cyberpunk充滿電腦術語、街頭俚語作品中,場景往往搭建在壅塞的工商大城,主角得以往返於虛擬世界與現實城市之間,在交錯的時空中求得生存。「科技入侵」的主題貫串了整個文體/類,「機械義肢、內臟移植、整型手術、基因改造是『身體的入侵』」;更為顯著的是「心靈的入侵」像是由現實世界插入(plug-in)虛擬實境、高階人工智慧掙脫電腦世界的牢籠,現身真實世界。最具代表性的作家為著作《神經浪遊者》(Neuromancer)的吉布森(William Gibson, 1948-)

 

  Post-Cyberpunk以更寬廣的角度,承續著Cyberpunk的主題。特別將真實與虛擬世界背景的區分模糊化,而專注於更深沉的議題,如弱勢族群、女性、同性戀形象的抬頭等;科技超乎人類控制的歧異點(singularity);人機合體下更大的自我認同問題。([註1] 以上兩段文字修改自筆者為系上刊物科幻專題所撰寫之部分。)

 

  西蒙斯除了以模控人的追尋自我為主題外,更不時利用吉布森所確立的Cyberpunk元素,向該文類的開山祖師「網路牛仔吉布森」致敬。但作者也刻意模糊化模控人強尼在人性和集體意識性的界線、人和AI之差別。在後現代主義下的今日,打破定義的疆界,也許造成角色認同上的困難,或許卻更能接近我們難以被定義的現實世界。作者可說是抓到Post-Cyberpunk的精髓,又帶入更多元素來突破傳統。

 

 

  《偵探的故事》迷人之處,便在於丹.西蒙斯如何不著痕跡地將各類的文學傳統巧妙融入他的述事中。

 

 

@題外話:

我的野心是,海柏利昂的每一篇都寫心得。不過,這世上有個東西叫惰性……(而且我快被雜務壓死了,暑假是什麼?能吃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ig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