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Edited by Edward James and Farah Mendlesohn,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Science Fiction

Damien Broderick, Chp3, New Wave and backwash: 1960-1980

上學期讀書會60年代到80年代科幻史New Wave and Backwash部分的摘要

()內是我的補充。原本暑假就應該整理完的,但我總是讓自己和別人失望@@


 

新浪潮與退潮1960~1980

-  1960年代,如同千禧年時,人們面對末世的到來,不時得壓抑核武所可能造成毀滅的恐懼。而這些被壓抑的恐懼,後來漸漸體現在當時的科幻故事及電影中(內容不乏怪獸,驚聳的變形和外星入侵等等)。接近1962年底所發生的古巴危機本身即非常像科幻小說才會出現的情節:世界大戰一觸即發,地球將毀滅,而最後一秒兩國的領袖才出手阻止一切。除此之外,1963年甘迺迪被暗殺,1969阿姆斯壯登陸月球這兩個大事件也都代表了這個動盪而矛盾的時代。相對於古板的、受道德拘束的50年代,60年代代表著一種政治上、心靈上的解放;年輕人得以放縱於流行樂和其他娛樂之中。

-          這個時代下蘇聯也有不少的優秀作品像是波蘭Stanislaw Lem(索拉力星作者)及蘇俄的Strugatsky兄弟,但以下的科幻史幾乎都從西方英美、以及其他()英屬地區的角度出發。

-          二戰後的嬰兒潮及科技的進步,造就了新時代。這些出生在後Sputnik(蘇聯所發射的第一顆衛星)時代的披頭族們,把小平裝本插後褲袋,嘴裡唸著既激動又充滿情慾的詩歌,個個坐擁大學學歷,讀過John Webster(英國詹姆士一世時期的悲劇作家)Arthur Rimbaud(法國象徵主義詩人)James Joyce(愛爾蘭《都柏林人》作者)Jack Kerouac(美國垮世代代表人物之一,《在路上》一書的作者)之外,還在課堂上學到機械和物理方可面的知識。他們的文風大膽,總是以懷疑的眼光看待既定的規則,甚至可以到推翻科幻的傳統。()

 

新浪潮

-          這個字是借用法國電影在60年代的運動nouvelle vague(代表人物有Jean-Luc GodardFrancois Truffaut(不好意思我不會打法文,這個人是法國名導楚浮))。在科幻的新浪潮之,科幻小說已漸漸走入一個死胡同,引述1961年,知名奇幻科幻雜誌The Magazine of Fantasy and Science Fiction(這本月刊現在在誠品還買得到)的主要文評Alfred Bester的話:「今日(科幻界)文壇的素質令人訝異的低」。但Bester要批評的並非這些科幻作者的文字風格,而是已經老掉牙而不斷洗牌重組的劇情。科幻文學欠缺新意的窘境直要到科幻黃金時代(Golden Age)的大師出手才略有改善,在他自創的雜誌Analog中,減少科學元素而摻入神祕思想(雖然因而少了許多青少年讀書,卻大受嬉皮及主婦們的好評XD)有人認為這個時代主要的任務就要「超越」(quest for transcendence,這裡的超越並非指科技上的進步,而偏向心靈的超脫,類似早期美國文學艾默森、梭羅一等人的「超越派」(Transcendentalist))。這個時期的代表作有Heinlein的《異鄉異客》(Stranger in a Strange Land,被嬉皮奉為聖經)

 

內在的()世界

-          J. G. Ballard(伍軒宏師戲稱「J. G. 芭樂」)可說是這個異瑞的先峰者,即使不稱他為發起人,也至少是最突出的代表作家之一。大半的童年都生活在戰間時新加坡的Ballard崛起時點、契機都相當特殊。他有令傳統作者頭痛的超現實寫作風格,清晰的文筆和不斷出現的象徵手法(例如:乾沽的泳池、撞毀的車子)。在當時的奇科幻雜誌New Worlds of Science Fantasy下,內容多較傳統乏味的故事,偶爾才有些令人激賞的創新作品。這批在傳統雜誌開出新天地的作者們,如:Brian W. Aldiss, John Brunner等,正確來說都是50年代的作家,卻一直要到60年代新浪潮時,才有較成熟的作品。

-          當時美國文選編輯Judith Merril看到Ballard詭譎的作品,如獲至寶地將這些風格新穎的作品(她稱之為「幻想小說」(speculative fiction))編纂成Year’s Best SF。在這批文集中與Ballard, Aldiss並列的還有文學家Borge(阿根廷名作家波赫士)Dos Passos(美國小說家)和一些當今仍舊知名的科幻小說家如AsimovBradburyClarkeZenna HendersonAlgis Budrys等。

-          即使新浪潮運動後,半數的作者已被遺忘,但開啟的新文學風格仍影響了後來的科幻作品(),其中不乏有名的作者如Joanna RussUrsula K. Le Guin,但或許如同Asimov對新浪潮酸溜溜的評論:「希望有一天新『浪潮』能除去雜質,這樣明朗的海岸才會再現。」

-          新浪潮並非像文學史中一個個時期那樣明確,也非當時唯一的思潮運動,而事實上這些60年代新浪潮下的實驗性作品甚至不曾站上主流市場;反倒是商業化的科幻,內容多半描述人類的努力促成科學進步,進而帶來詳和生活者較能獲得讀者們的喜愛。

-          新浪潮下的作品可以說是極度「主觀」的:相較於傳統科幻遵循固定寫作方法,新浪潮的作者們喜愛使用現代主義的象徵、字詞來表述自我,內容可能關乎作者從小所受到的教育、本身的人際關係等。甚至可以說他們是相當自戀的(Narcissistic)

-          後來更俱代表性,作品也令人眼睛為之一亮(即使從現代的角度而言仍是)的作家非Philip K. Dick莫屬。雖然PKD本人的生活困頓,不時為了掙口飯吃而寫出了過於商業化的作品,但也有不少帶黑色幽默的佳作,讓讀者著迷不已。就連澳洲的文評家也困惑不已:「為何一位如此不在乎世俗評價的大眾作家,還能寫出如此詭譎的情節,撼動讀者們的神經,以至於每次重讀他的作品仍不減其趣?」或許,正是因為他能帶領讀者們在虛實之間往返跳躍吧!

 

這是開學時整理的,有放在fb放上前三之二;

最近忙於準備考試而沒有繼續,願能儘早完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ig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