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人們追求的最終目的,要回答什麼?
快樂?不愁吃穿?刺激?

1984、美麗新世界
在不久的將來,世界被分成三大國:歐亞國、東亞國和大洋國,各自行極權統治。
其中大洋國到處都有電視(具收放功能),而電視上的老大哥監視著人民的一舉一動。黨治政府被分成四個部門:和平部、仁愛部、豐盈部和真理部;然而,和平部主導戰爭,仁愛部懲罰異己,豐盈部對產量誇大其詞,真理部欺騙人民。
主角溫斯頓任識於真理部,每天的工作便是不停地改變歷史。去年的報紙寫著國民平均所得會從兩萬變三萬,今年反倒下降到一萬五,那便要把去年的報紙上的所得更改成一萬。今年所得上升了50%,老大哥萬歲!!他痛恨這種虛偽的主宰方式,他要打倒老大哥……。最後,在一陣思想改造的疲勞轟炸下,他相信黨的謊言、老大哥是為了人民好,他愛老大哥。
這本書似乎已不再像未來小說,它反而像歷史小說、政治小說,探討二戰極權主義。歐威爾把自己的經歷寫活,他就是溫斯頓,要揭開那披著社會主義的法西斯。如果只把1984當成評判共產主義的不太公平,因為不管是右派還是左派,只要假追求人民幸福而行極權主義,都適用於這本書。

相較於1984濃濃的政治味,美麗新世界在科學方面的敘述多了很多,讓人很佩服在將近一百年前的赫胥黎能將未來的科學和心理學如此靈活地
運用在書中。

在新世界(以倫敦為背景)人類在制約下被分成如婆羅門教般的五個階層。在科學的控制下,下層的甘願低低在下,上層的也理所當然地鄙視下層,不同的階層「天生」便長得不同,智力不同。
「每個人屬於每個人」沒有父母、沒有家庭,因為人只是在實驗室一個個造出來的。在新世界中最終的目的就是要快樂,不管是靠電動高爾夫、合成音樂、感觀電影、性愛還是令人飄飄然成仙的索麻(新世界的毒品)。
在一次偶然中,一個野人自外面的世界闖入這個文明溫室,卻發現這不是他想像的美麗新世界,而是人類被科學成果奴役,尊嚴盡失的世界。

美麗新世界帶來的與其說是預言,還不如說是種警告。「快樂與真、美是不可並存的」為了快樂,可以犧牲了一切。不需要科學、哲學來讓人們思考,只要幾片索麻,快樂就好。如果是這樣,那人的價值在哪?快樂?


華氏451度
當書被簡化成精華冊到人們不需要書,最終導致有書根本是種罪惡;而消防員的工作不在是滅火而是縱火燒書時,人們的心靈寄托有一部分是否就因此消失了?「有書,就等於有一把裝滿子彈的槍」書會讓人思考,會讓人太感情化,會讓人悲傷,所以,把書本燒了吧!
人們需要的不是書這種讓人思考的東西,而是充裕的享樂和刺激:像是擁有四面的電視牆或是飆車。

曾經聽過一個實驗,目的是要測試看書和看電視哪個資訊的吸收量大。同樣的內容,看書的吸收量比看電視的吸收量大。然而,很少人不被電視的華麗聲光效果所吸引,儘管電視能給的不只有限,更會局限想像力。

華氏451度給我的感覺很像美麗新世界和1984的融合,有著1984般的思想控制又有美麗新世界為快樂而捨棄尊嚴追求帶來刺激的慾望,只是華氏451度的結局比較美滿。整本書的敘述也很華麗,是我所讀到的科幻中比較特別的。
相較於我之前的讀的科幻(沒有很多),這三本的著墨點都不是新穎的科技,而是將當時的問題投影在未來的世界,提醒著我們。

@題外話:
1華氏451度的封面上寫著,作著創作此書的動機是為了要表達對「麥卡鍚主義」的不滿。只是布萊伯利之跳出來澄清這本書跟麥卡鍚主義根本沒關係……
http://www.wretch.cc/blog/danjalin&article_id=7235887#trackbacks
這是我當初得知此消息的blog
2在美麗新世界書中大量引用莎士比亞,讓我有點嚇到。(看完發現自己根本不算看過莎士比亞……【只看過兒童版的…】)。所以,在下決定要乖乖地去借來好好研究一番。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ig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