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More about 發條橘子
不該在看這本之前吃太甜的小木屋鬆餅的......看完不斷湧上想吐的感覺

 

「發條橘子」年少輕狂、黑色幽默?

 

「人被賦予了自由意志,可以由此來選擇善惡。只能行善或者只能作惡的人,就成了發條橘子--- 也就是說,他的外表是有機物,具有可愛的色彩和汁液,實際上僅僅是發條玩具,由著上帝、魔鬼或無所不能的國家(它日益取代了前兩者)操縱。徹底善與徹底惡一樣沒有人性,重要的是道德選擇權。惡必須與善共存,以便道德選擇權的行使。」--- 安東尼.伯吉斯

  小說第一部,作惡多端的街頭少年,以Alex為首的四人集團到處奪財劫色,再到酒館大肆揮霍;第二部,受到死黨背叛的主角被送進監獄,原以為遇上輕易脫離牢籠生活的捷徑,哪知是思想制約的治療......

「『非自我』是不能容忍不良行為的,也就是政府、法官、學校的人們不能允許不良行為,因為他們不能允許自我。弟兄們哪,我們的現代史,難道不是一個勇敢的小自我奮戰這些大機器的故事嗎?」

  會說看完後只有想吐的感覺,並非因為第一章不斷出現的殺人、吸毒、搶劫、輪暴的情節。即使在腦中想像這群惡少如何極盡萬惡之能,把老先生揍到假牙脫落,口吐鮮血;在把作家打得跪地求饒,又在他面前輪暴妻子---- 這些惡行,最多只會讓人飆出「我XXXX的XXX」(消音),而不至於有其他的情緒反應。但第二部至第三部反烏托邦中才會出現的社會控制,把音樂、自由意志貶得一文不值的國家機器,卻讓我感到反胃,心情好久不能平覆。

「我想你的確是犯了罪,但刑罰實在不相稱。他們已經把你成了非人的東西,你再也沒有選擇的權力。你已經委身於社會所接受的行為,成了只行善的小機器。這一點我看得一清二楚--- 不過是意識域的條件反射之類的事罷了。音樂、性行為、文學藝術,全都須成為痛苦的來源,而不是快樂的源泉。」

  被強迫看著銀幕上無間斷暴力畫面的Alex,不斷地乾嘔,這時耳邊又響起了貝多芬的《第五號交響曲》,明明聽著自己最愛的古典樂,卻也無可抑制地噁心起來......
「那樣濫用貝多芬。他可沒有傷害任何人。貝多芬僅僅創作了音樂。」他哭喊著。

  暫且不論最後主角驚人的轉變,《發條橘子》在劇情的營造上不失為一部優秀的當代反烏托邦作品。在Alex回歸社會,確發現有房客早已入住其房間,甚至佔據了他在家中獨生子的地位,很巧妙地引用了卡夫卡《變型記》中,家人深陷在國家生產機器,不斷想擠入布爾喬亞社會的黑色幽默。以主角撰寫筆記成書的後設技巧也呼應了薩米爾欽《我們》中,以主角手記的方式,表達出(反)烏托邦世界未完成的意象,給了人性自由選擇未來的機會。

  比較可惜的是最後略為牽強的轉折,變得有點像少年小說式的過度充滿希望的美滿結局(不過作者本身是堅持「小說是建立在人生變遷原則之上的藝術」(見題外話1));感覺多用一章來鋪陳,會是很不錯的成長小說(epiphany:initiation story)也說不定。

 

@題外話:

1 作者Anthony Burgess言:「除非能夠表明主角或人物有道德改造、智慧增長的可能性,創作小說其實是義意不大的。連垃圾暢銷書都能說明人們在變。如果小說不能表明變化,僅僅說明人物性格是固定、僵硬、無法洗心革面的,那就離開了小說的領域,而步入寓言或諷喻的範圍了。美國版本或電影版本的《發條橘子》是寓言,而英國或世界性版本是小說。」
管見以為作著表很大表不用錢 我認為作者並沒有說錯,像說最新的一本殺手,除了一個沒救的主角在殺來來殺去,我都不知道在寫什麼了(對不起刀大> <);但在實際施行上,主角的心境還是要有一個確切的轉折點,要不然真的很唐突啊!

2 看到主角即使經過思想改造後,仍不被先前的受害社會接受的情節,突然想到先前《心靈鐵窗》的預告片,BEELU你什麼時候陪我去看啊XD

3 Anthony Burgess在這本書對流行音樂超不客氣,稱之為「垃圾音樂」,真不知道他對Beatles的觀感是如何呢;而同樣是英國人的Douglas Adams卻是Beatles的粉絲,對古典樂聽說沒什麼愛,甚至在《銀河便車指南》還偷表了一下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

4 烏托邦專題的筆記(淚),我考完多益一定會整理的(謎:是拖了多久啊?都要開學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igon 的頭像
    jigon

    Imagination, runs wild.

    jig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